Powered by EyouCms">
您好,欢迎您访问无锡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网站!
投资热线:0510-82800752 / 82608712 E-mail:bying@wxvcg.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
发布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31 10:58:43 点击: |
面對這樣嚴峻的現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而在此之前,習總書記已經提出了新發展理念■★◆,其中第一個就是“創新發展”。鄧小平也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央高度重視創新,原因是創新在我國高質量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也再次強調★■◆,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落實速度換擋■◆■■◆、動力轉換★★◆■■、創新體制等關鍵舉措,把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落實在國家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 第一個角度■★:從增長速度變化的一般規律看。經濟增長率=(當年國內生產總值/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100%。隨著經濟總量增加◆◆■,等式右邊分母越來越大,而由於邊際產出遞減規律的作用,分子與分母的比率必然下降。比如,當國內生產總值為10億元時,新增加產值8000萬元◆★★,增長率為8%﹔而當國內生產總值擴大到100億元時,即便增加5億元產值,增長率也僅為5%◆◆★◆■★。這是說,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增速放緩是客觀規律。 對創新靠什麼推動,目前大家其實已經有了共識。習總書記早就講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在談到科技創新與改革的關系時他指出:“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其意思很清楚★◆■★◆,科技創新要靠制度創新推動◆■■。 困難在於如何推進制度創新。制度創新當然要堅持問題導向,就當前我國科技體制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財政投入過於分散■★★■★。無需政府投資的項目,財政投了不少﹔而應該由政府投資的項目★★◆,卻又投入不足。這種局面亟待改變■★★■★,要及早從制度上明確:今后哪類創新項目由財政投資﹔哪類創新項目應該面向市場籌資。 請看下面兩組數據:1992年◆◆■★■,我國GDP總量為2.7萬億元,增長率為14■■◆★◆.2%﹔2019年,我國GDP總量近100萬億元,增長率為6.1%■■■■◆。若論增速,2019年明顯低於1992年﹔可從增加的產值看◆■★,1992年僅增加3800億元★■,2019年卻增加了近6萬億元。可見,不同時期的經濟增速★◆,與一個國家財富存量(經濟實力)並不是一回事。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0]5494-1075號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258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008號 舉個例子◆■◆★:現在甲、乙兩人★■◆■,分別購置了100萬元的機器。從資產存量看,他們的財富都是100萬元★◆■。可甲的機器每年可創造10萬元收入,乙的機器每年隻創造4萬元收入。按照資產定價原理:資產價格=該資產未來年收入/銀行年利率。假定年利率為5%★■◆■◆,那麼甲的資產市值為200萬元,乙的資產市值僅為80萬元。同樣是100萬元的資產存量★◆◆◆★■,可由於財富生產力不同,市值卻大不相同★◆。 2007年,我國修訂了科技進步法,將專利權也下放給了科研院所﹔2015年又修訂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對完成、轉化該項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十三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可以說◆★★◆★,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制度已經確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關鍵是要將利益分享機制落實到位,從而以更好的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進而帶動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二個角度:從增長速度與國家經濟實力的關系看。人們通常以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越高◆◆★★◆,GDP規模就會越大,國家經濟實力也就越強。若僅就當期看★★■◆★,這樣講當然是對的。但要是拿不同時期增長速度作比較■■★◆◆■,得出上面的判斷卻是錯的。要知道,不同時期的增長速度,其高低並不具有可比性◆★◆■■◆,而且做這種比較很容易給人造成“追求高速度”的誤導。 前面我們分析,一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要將重點放在提高財富生產力上。問題是怎樣提高財富生產力?對此◆■■■◆,中央明確提出應轉換發展動力◆■■■◆◆。毋庸諱言,在過去高速增長階段,我國經濟主要靠投資◆■◆★、出口拉動﹔而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后,則應主要依靠創新驅動,通過動力變革,推動經濟質量變革與效率變革◆■◆。 縱觀世界經濟史■★◆,有一個帶有規律性的事實是:誰佔據了科技創新的制高點■■◆,誰就能成為經濟強國★★■◆。我們知道,英國是工業革命的故鄉,一戰前一直號稱為“世界工廠”,可到20世紀初卻被美國趕超﹔二戰后日本迅速崛起,經濟總量超過了德國★■★■★■。美國和日本取得成功的原因雖多■■★★◆■,但歸根到底是美國引領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新技術革命﹔而日本也高度重視科技創新。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ENGLISH □ 經濟增速高低並不反映經濟實力的強弱◆◆◆★■★,財富存量也不等同於財富生產力◆★◆■★★。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后期,不應再糾結GDP增速,而應將重點放在提高財富生產力上◆■■,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美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以借鑒。1980年前,美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也不高。當時美國法律規定:聯邦政府資助研發的技術專利,歸聯邦政府所有﹔專利權轉讓收益也歸聯邦政府。在這種制度下,美國專利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率也非常低。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拜杜法案◆■■■”,將專利權下放給了研發機構■◆◆◆,於是轉化率和產業化率一路飆升,今天達到50%以上。可見■◆◆◆◆,科技成果轉化與科技人員的利益相關。 另外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角度看,對我國來說■■■,當務之急是要加快推動產業向全球產業鏈的高端延伸,盡快進入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營銷服務等高端環節,主導重構全球創新鏈◆★■■★、供應鏈★◆★■。而要達到此目的,就應該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的科研攻關,搶佔全球技術創新制高點。隻有堅持自主創新,讓科技自立自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被人“卡脖子”的問題★■◆★◆。 可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目前尚處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中間位置,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產品仍高度依賴進口■■◆★■◆,高端數控機床、芯片★◆■★◆、光刻機、操作系統、醫療器械、發動機、高端傳感器等還存在★◆★★◆“卡脖子■◆■”的問題。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特別是在當前特殊形勢下,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產品不僅難以引進,而且以前能引進的現在也變得困難重重★◆◆★,甚至出現了斷供★■。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驅動,那麼創新靠什麼推動呢?具體到操作層面,也有兩個問題:一是國家應該支持創新,但並非所有創新都要由政府財政投資,那麼政府應投資哪些科技項目?二是科技與產業融合才能轉化為生產力★◆★◆,那麼怎樣才能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 推動創新應重點打通■◆★◆◆★“兩公裡”:打通“最先一公裡★★■■”◆■■◆★■,政府要改革投資體制,集中財力,加大對基礎研究■◆★■◆、■◆“殺手锏”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投入﹔打通“最后一公裡”,則應完善並落實科技人員收益分享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政府之所以要投資核心技術創新,從經濟學角度講,因為政府的職能是提供公共品,而核心技術成果就是公共品。比如基礎理論研究★■◆◆★,其成果顯然不同於應用技術成果■◆◆。應用技術成果是商品,可以有償轉讓﹔而基礎理論成果卻不能成為商品◆■◆■■,也不能通過市場取得回報。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發現,可是有誰會花錢去買“進化論”呢◆■★◆★◆? 事實上◆◆★◆★★,西方工業國家的現實已印証了這一點。今天的發達國家皆經歷了從農耕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后工業社會的轉型。農耕時代經濟增長慢,進入工業化時代,經濟增長明顯加快■★◆★★★,而到工業化后期,增長速度又放慢了。20世紀50年代■◆,美、日、德、法等國家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2%、8★■◆★.8%★★◆■、9.1%◆◆■★★、4.8%﹔而21世紀的前10年,則分別降至2.1%★★■■◆■、1.5%★◆■★、2.1%、1.2%。 我們知道,當前我國存在的內需不足問題,主要是供給結構和質量不完全適應需求引起的。有鑒於此,中央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中外實踐表明★◆★■,供給側一旦實現成功的顛覆性創新,市場就會以波瀾壯闊的交易生成進行回應。由此可見,創新對擴大內需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今年是我國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總書記強調,■■◆“著眼點著力點不能放在GDP增速上◆■”。早在2014年,他就作出了中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判斷。而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換擋,將原來的“高速”調整為“中高速”。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副校長(副院長)◆◆■★★◆、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根據中國的實際■★■■★,政府投資創新應重點打通“最先一公裡”,即核心技術創新。所謂核心技術★◆,是指基礎理論研究、“殺手锏”技術、顛覆性技術等■◆。對政府重點投資核心技術創新,習總書記指出:“在這些領域◆★★◆,我們同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能夠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很有可能實現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 □ 受國內資源環境和國際環境變化的約束,高質量發展必須轉換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為此★◆■★■,應加快推進產業向全球產業鏈高端延伸◆■,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殺手锏”技術雖不屬於基礎理論研究,可此類技術研發事關國家公共安全■★■★■★,而且不以營利為目標■★★★★,這就決定了此類技術創新成果也具有公共品屬性﹔而顛覆性技術創新一旦成功,不僅可推動國內產業實現顛覆性升級◆★★◆◆,而且能整體提升國家競爭力。然而此類創新投資大★■、風險也大★★,所以需要國家投資支持。 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已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從生產供給看★◆◆◆★■,我們具有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供應體系,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消費需求看★◆,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4億人,規模居全球第一。 第三個角度■◆◆:從財富存量與財富生產力的關系看。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不能將財富生產力與財富存量混為一談。他說,財富生產力好比果樹,財富則是果樹結出的果子,財富生產力要比財富存量重要得多。根據李斯特的觀點,一個國家的總產值(GDP)可看作一國的財富存量,而財富的市值◆■★■■,則取決於該國的財富生產力■■,即財富創造收入的能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何要轉換動力?我認為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受國內資源環境約束■■,以往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生產方式已難以為繼﹔二是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國際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抬頭,那種主要靠出口拉動經濟的發展方式也已難以為繼。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要轉向高質量發展,我們別無選擇◆★■■◆■,必須轉換發展動力。 中央強調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以創新為動力。否則,沒有創新作支撐■◆■■◆,不僅傳統產業無法升級,更不可能建成現代產業體系。 再看科技成果轉化。我國技術專利數已連續多年居全球之首,可科技成果產業化率不到6%。針對此現狀,我們必須要打通★◆◆“最后一公裡”◆◆★◆■■,拆除阻礙產業化的“籬笆牆”,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准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 分析至此,對我們應有三點啟示★■◆:第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是客觀規律,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不應再追求高速度﹔第二,增長速度的快慢並不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弱,所以不必糾結增長速度★■,也不必拿增長速度作縱向或橫向比較﹔第三,一國財富生產力比財富存量更重要,因此發展經濟的重點是提高財富生產力★★★★◆,而不是追求GDP數量。 |